作为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上海植物园着力于发扬海派人文精神,将园内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市民游客可知、可感的生态产品;今年以来,更结合北区游客服务中心和植物艺术中心的建设,推出了一系列艺术人文类的展览与活动,打造独具魅力的上植文化品牌。 其中,“柔之胜刚——法国艺术家笨笃(魏明德)绘画展”,精选了著名法国艺术家Beno?t Vermander(中文名:魏明德,艺术家名:笨笃)先生创作的三十余组近百幅绘画作品;自4月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解读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上海植物园特邀请魏明德教授为大家带来“水墨画、大自然与内在世界”艺术沙龙。沙龙将分为讲座和参观两部分:首先在北区1号楼游客服务中心开启讲座,结束后魏德明先生将与听众一同参观画展,品鉴交流。 2025年8月30日(周六),14:00-15:30 *活动免费 30名艺术爱好者 上海植物园北区1、2号楼 艺术像似一条表达渠道,帮助人类表达情感,对美感的追求,并思索奥秘的意义。 艺术也是一项探索。但是,艺术和科学的探索不同的地方在于艺术探掘的是真实性内在与外在的深度。 艺术显露一种认知方式,并不是“客观”地认知万物,而是展露人们自我的深度,并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在本次演讲中,魏明德教授将回顾他对水墨画的发现与研究。他将阐释画家如何通过观察外在世界来探索自身;并将展示如何通过探索内在世界,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探索周围的宇宙。 他的结论可以概括如下: “我所传译的,是内在的世界——映照于我心中的人类的内在世界,以及最终的心与天合:《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积累,以及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绘画的“本性”与法国绘画的“本性”在我的内心深处交融。” 魏明德(Beno?t Vermander),生于1960年,法国国籍。在巴黎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先后于巴黎和台湾学习中文。担任台北利氏学社社长时期,展开的个人研究包括:凉山彝族的社会与宗教变迁;全球化进程的精神及文化影响。2009年至今,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于2012年作为特邀研究员出访旧金山罗耀拉马利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2016年,作为特邀教授,于巴黎高师(l’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任教。已出版或编辑了三十余本书,发表了两百余篇学术论文,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包括中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德文;指导制作了四部民族学的纪录片。 图:资料图 审核:黄梅林 编辑:谢臻阳 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111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940号)、4号门(罗城路15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 团队请至少提前3天联系,于工作日8:30-16:30拨打021-54363369*1017。详见官方网站。 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因室内专类园瞬时承载量有限,游客量高峰时段,谢绝开展聚集类非游园活动。 公共交通: 【一号门(龙吴路1111号)】 龙吴路百色路站:56、714、720、770、824、956、958、178、上奉专线 【三号门(百色路940号)】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824、720、973 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