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事业开拓者——杨雄里:二十年耕耘,点亮科学之光

    2025-07-01

    在的璀璨星空中,有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杨雄里院士。他以“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为基本理念,近二十年来,在公众科普活动的舞台上默默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荣获2013年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

    多渠道科普,开启脑科学之门

    杨雄里院士通过九三学社、科协、各类学校以及媒体等丰富渠道,围绕多个关键主题开展了大量科普讲演,发表了众多科普论文,为公众打开了科学认知的新窗口。


    在脑科学(神经科学)领域,他深知大脑(神经系统)活动本质的探索是对人类认识的重大挑战。于是,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通过一场场科普讲演和一篇篇科普论文,为公众勾勒出一幅完整的脑科学全景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辩证的科学思维贯穿始终,引导公众以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一神秘领域。


    科学权威的探讨也是他科普工作的重要部分。从脑科学的历史进程出发,他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科学为何需要权威,以及我们该如何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权威,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对于公众关心的热点科学问题,杨雄里院士同样积极回应。在“网瘾”“大脑活动图谱”等热点话题上,他借助报刊等媒体,详细介绍相关知识背景,并发表客观公正的评论意见,为公众答疑解惑。

    聚焦青少年,培育科学新苗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杨雄里院士深知这一点,因此积极参与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科普活动。


    在“明日科技之星”活动中,自2004年起,他便担任主要评委成员,认真参与评审、遴选工作,还通过专题报告为青少年指引科学方向。他的专业点评和悉心指导,为众多怀揣科学梦想的青少年点亮了前行之路。


    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金钥匙活动”评委会原主任,这一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主体活动在他的推动下成功举行并不断推进。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

    著书立说,传播科学火种

    除了科普讲演和活动参与,杨雄里院士还积极投身于科普著作的编写工作。作为“大辞海”“辞海”副主编、生命科学分册主编,“十万个为什么”编委和“大脑与认知”分册主编,他参与了大量策划、组织、审阅工作,并亲自撰写了许多文章和条目。这些科普著作成为了广大读者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源泉。


    作为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首任理事长,他积极推动上海的科技传播工作,为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在“新民咖啡馆”,他作为主讲人,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让公众感受到科学不仅严谨,更富有魅力。

    杨雄里院士用二十年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一名科学家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和担当。他的科普风采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公众探索科学的道路,也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普教育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我们向这位科普先锋致敬,期待更多人能在他的影响下,投身于科普事业,共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