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召开新闻通气会,九大活动火热来袭!

    2023-11-08

    距离第九届开幕

    还有4



    新闻通气会

    第九届

    最新消息

    不容错过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明确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化大都市,“第九届”以“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为主题,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水务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于11月11日-17日正式举办。


    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从7月起就面向全社会推出各项预热、宣传活动。11月6日起,公众可以进入支付宝“蚂蚁森林”参与“第九届——发现身边的神奇物种行动”,通过科普小游戏了解上海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点击链接即可查看具体内容:来支付宝蚂蚁森林,抽第九届自然保护周神奇物种卡片!

    11月8日,组委会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开放“绿色蓄能”端口,邀请广大市民一起点亮“绿色星球”,为三天后的启动仪式蓄力。


    (即将上线)

    11月11日上午9:00,本届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盛大启幕,相关市领导将出席并启动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启动仪式上,除了每年邀请一位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形象大使、向公众发起自然保护行动倡议以外,还将进一步深化沪滇合作,启动云南灵长类濒危物种保护项目,通过“”活动平台,推进本市及对口合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珍稀濒危物种繁育、保护成效评估、公众科普教育等工作。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观看启动仪式网络直播。

    点击链接即可参与:【猜猜我是谁】著名节目主持人、歌手......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形象大使来了!


    本届保护周还将组织开展九大主题活动,分别为:名人讲坛、环保科普活动、青少年主题活动、生态践行活动、主题摄影展、手机随手拍大赛、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主题科普影视展映活动、科普场馆主题活动。



    名人讲坛

    作为“”重要品牌活动之一,名人讲坛将于11月11日全天通过专题演讲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公众分享保护自然的珍贵经历与宝贵经验,启发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绿色发展的新认识。市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提前了解专家信息和直播观看方式。

    11月12日,组委会还将在青浦区举办“圆桌会议”,邀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特邀专家,以及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以及华为集团、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等龙头科技企业的中外专家,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对话研讨、分享经验做法,形成有关咨询意见和行动方案建议,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青浦样本、上海经验、中国方案。



    环保科普活动

    通过举办环保设施社会公众开放、“大金山岛自然探秘”海洋科普活动等,引导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了解污染防治有关知识,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环保行动,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11月10日-11日还将在万象城举办“上海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科普特展”,让远郊的野趣自然变得触手可及,通过动物物种模型、生境模型、科普绘画及展板、摄影作品、现场科普微课堂和互动小游戏等形式组合打造一个身临其境的科普展示环境,让广大市民在城市中心零距离感受湿地生境和本地物种,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把上海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青少年主题活动

    活动于今年6月启动,发动了全市近百万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笔记自然”版块鼓励青少年自己动手做一份图文并茂的自然笔记,更好地观察自然现象和物种特征,共收到作品超4000幅;“呵护生态”版块引导青少年开展校园或社区生态调查,发现植物与昆虫、鸟类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形成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美化家园”版块则以青少年家庭盆栽的形式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就地取材,了解植物生长及养护知识,在实践中思考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践行活动

    组委会将于11月14日在徐汇区襄阳公园举办分会场活动,并举办“关乎自然,关‘沪’未来”公益市集,邀请市民沉浸式体验和打卡各项科普内容和闯关游戏,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自然保护周期间,全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将推出一系列科普活动,将科普元素充分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提前了解有关活动安排。



    主题摄影展

    本届自然保护周主题摄影展以“绿色促发展,生态向未来”为主题,从7月起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自然题材摄影作品,鼓励摄影爱好者用镜头真实记录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科学普及助力低碳理念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生态之城建设等美丽画卷,助力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在建设高水平生态宜居城市上实现更大作为。组委会最终从2900余幅投稿作品中评选出100幅优秀作品,于11月11日-17日期间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文化中心举办公开展览,欢迎广大市民前去参观。



    手机随手拍大赛

    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手机随手拍大赛以“静观自然之美,安居生态之城”为主题,从9月起面向全社会征稿,鼓励老、中、青各类人群深入自然,用照片、短视频等方式随手捕捉身边的人与自然和谐和绿色低碳行动,并分享到新媒体平台,呼吁更多人加入到美丽上海、人民城市的建设中。作品征集期间,组委会还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推出沪上摄影打卡地图,组织线下手机摄影采风交流活动,反响热烈。本次大赛共收到投稿作品近1500幅,组委会将评选出116幅优秀作品,于11月下旬在静安区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展览,欢迎广大市民前去参观。


    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

    活动以“保护生态环境,共绘美丽家园”为主题,邀请各区市民共绘生态长卷,内容包含本市及各区地标、长江旗舰物种、全球多样生态,通过全民创作、科学艺术表演、科普游戏等形式生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目前活动已在杨浦、闵行、青浦落地举办,后续还将在长宁、虹口等区持续开展,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

    主题科普影视展映活动

    为使久居现代化城市的广大市民足不出沪就能欣赏前所未见的自然奇观,主题科普影视展映活动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特效影院集中展映自然题材特种电影。活动期间,组委会集结了荣获71个国内外重要大奖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影片,向本市相关社区、学校进行免费播映,带着大家“上天入地”,认识我国濒危珍稀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共赴超越想象的自然之旅。



    科普场馆主题活动

    为有效整合全市科普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各科普场馆与科普教育体验基地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科普场馆主题活动”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牵头,开展“我的自然百宝箱”等活动,鼓励更多市民以“公民科学家”的身份走近自然生态、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通过科普讲座、工作坊、实地采样调查等形式持续开展昆虫调查研究,共收到市民上传的昆虫记录6000余条,相较于《上海昆虫名录2022版》发现129个上海昆虫新纪录,并于近期发布《上海昆虫名录2023版》。11月3日起,“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已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2中庭开幕,欢迎广大市民前去参观。


    本届保护周涉及块面较广、范围较大,截至目前,已确定保护周期间九大主题活动将分别在相关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动植物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自然湿地、人气商圈、文化中心等地落地开展。本届自然保护周举办期间,组委会还将与东航、南航、华东空管局等单位合作,推出“自然主题特色航班”、“带着自然保护旗去旅行”等活动,市民可以在万米高空邂逅吉祥物“申申”、参加自然保护趣味问答,一起铺陈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图景。

    经过连续九届的精心培育和发展,“”已成为广大市民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呵护自然的重要平台,吸引了超百位全球知名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主动参与,并作为上海重要的生态名片和活动品牌,在全国、甚至全球形成了示范引领效应。这既是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的又一亮点工作,也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自然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一个有力抓手。“”将继续汇聚全球智慧、倡导全民行动,深挖上海可持续的发展底蕴,展现可感知的城市风情,贡献可复制的经验典范,为打造独具“海派特色”、拥有“国际风范”、体现“秀外慧中”的美丽上海添砖加瓦。

    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申申将陆续推出各项活动安排及市民参与方式。

    来源: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